要讓孩子學會和世界對話的能力。
不要預測未來,未來無法預測。
要讓孩子能眺望更遠的地平線。
——摘自10月24日潘佳現場演講
10月24日,由遠播教育集團、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,在上海寶華萬豪酒店隆重舉辦。
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堅持“教育點亮人生,創新引領未來”,助力教育向著多元化、個性化、綜合化的方向不斷發展。本次大會集聚海內外專家、學者,以國際視野探討中國教育話題,聚焦教育的創新、教育的未來、教育的現代化與國際化,進行智慧的分享與思想的碰撞。
今天,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現場聚集了20000+學生及家長,他們與現場眾多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,現場解析孩子規劃困惑,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。
在本次大會上,赫德雙語學校執行董事潘佳先生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《說起國際化教育的時候,較容易被誤解的是什么》的演講,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——
演講嘉賓
潘佳
義格教育集團創始人
現任赫德雙語學校執行董事
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碩士、商學院MBA學位
曾在國內創辦或參與創辦多家教育機構
對于中國學生以及國內教育與國際教育接軌擁有超過10年的經驗
演講內容
今天,潘佳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維度,以故事為切入點,對國際化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。
第一:國際化教育有哪些坑?
第二:家長都關注哪些問題?
第三:如何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?
那么關于這些問題,我們來看看潘佳的精彩解讀~
▲潘佳精彩演講
01 “牛娃上,普娃找出路”
我每年幾乎花25%的時間,在全世界各地海外漂著,跟各種各樣的專家、學者、老師、學校、家長聊天,回到國內也基本都在和家長聊天。 我更多的是扮演一個家長跟校長之間,以及社會各界之間橋梁的角色。 在從事國際教育15年歷程當中,經常聽家長提到很多問題,基本上是兩大類。
一類家長說,我的孩子學習成績不錯,各方面素質也不錯,能不能到美國常青藤學校念書?能不能上英國牛津?能不能上世界? 還有一類家長說,我很頭疼,現在連中考的競爭都很激烈了,想上一個好高中都很難了,更別提985、211了,怎么辦?
我們歸結成一句話:“牛娃上,普娃找出路”。 如果家長只關注這兩類問題,說明他就向著所謂的國際教育的大坑,一往無前地一頭栽進去了。
02 不要預測未來
再跟大家描述一下我經常聽到的兩大問題:
第一大類問題,你們學校能進入海外大學嗎?有沒有什么項目能讓孩子在高中階段較后一年不在國內上,然后英美。
第二大類問題,你們高中階段是英國課程還是美國課程,學費里包括不包括托福、雅思考試,能幫孩子提升多少分數。
我們通常把第一大類問題稱作出國留學的流水線,第二大類問題是我認為的第二個大坑——洋高考班。
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出國留學,會在美國買學區房,或者通過一個月的集中培訓,把托福考試刷成100分,而較終的結果可能是會進入一個學費不低的學校。
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,要用15的年時間,這15年讓家長和學生都投入很多精力和費用,所以,不能以只進入國外學校為目標。
經合組織在2017年做過一個研究,訪談了世界上很多專家,預測2025年到2030年的高收入職業。
其中一個是城市農業,這是一個非常有社會意義的行業,它能解決很大的社會問題,一定有非常大的前景。
還有虛擬體驗設計師,個人品牌咨詢師等。
對于個人品牌咨詢師的職位是這樣分析的,歷史上所有市場營銷、品牌打造都是為機構、為組織做的,它可能是一個公司,可能是一所學校,也可能是一個社會組織,但專家預測,未來機構品牌不重要,個人品牌才重要。
這一點,網絡紅人李佳琦和薇婭就是很典型的代表。
跟很多海外的大學校長溝通,也都經常會提這個報告,但不是說我們要設立這三個專業,在大學里設哪個專業能夠完美培養這三類人?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哪個知識,能成為這三個專業的從業者?恐怕很少!
未來非常難預測,人預測未來永遠會失敗,大學在設置專業上面,一定不能準確預測未來,在初中、高中學習的知識,也不能準確預測未來,所以,所有的學校都在做教育目標的拓展。
03 學會和世界對話的能力
在我們學校,有一位同學曾拿到美國曼荷蓮女子學院(只收女子的大學)的Offer,雖然她沒有去,但她的優秀表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美國第一位華裔進入到美國政壇的高管趙小蘭藍部長,就是這個學校畢業的。
這位同學的業余生活很豐富,經常在校園里演戲,當了三年的較佳女主角。
她參加美國曼荷蓮的面試時,考官問她,怎么樣看待中國當代女性的地位?
她通過在學校里演過一個中國的傳統名劇叫做《雷雨》,來回答這個問題。
她扮演的是女主角,里面有這樣的臺詞,我是XXX的母親,我是XXX的情人,但我是誰?
她說,到了今天,我身邊依然有很多女性,她們依然以我是XXX的媽媽,XXX的太太自居,但較重要的是自己是誰,所以未來還有一條長路要走。
學習這些東西,真的不是浪費時間,通過參加戲劇社,讓她學會了和這個世界對話的能力。
不要用規劃規劃、留學規劃,以及買一套學區房讓孩子上一個好大學,而是要讓孩子長見識,家長可能看起來是無用之學的這么一點事兒,卻培養了孩子能夠眺望更遠的地平線的能力。
作為擁有多年教育經驗的從業者,潘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,娓娓道來,為大家講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,希望能夠給在國際化教育路上充滿困惑的家長提供一些新的啟發。